close

每週二經濟學人週刊導讀-早安財經出版發行人沈雲驄
雙週於中國時報的專欄論壇

《財經漫遊》競爭力與奉獻力

中國時報    A26/時論廣場           2010/09/11

 

 這兩天,兩份全球性調查報告同時出爐,卻在亞洲得到截然不同的 待遇。 
  一份,是世界經濟論壇所公布的「全球競爭力指數」。其實這次台 灣的表現,沒什麼大變化──總體得分比去年高一點,只是排名被得 分增加更多的英國超越,掉了一名,排第十三──但照例,還是引起 媒體大幅報導,官員熱烈回應。施顏祥說,今年的經濟表現不錯,明 年的成績應該會更好;劉憶如則說,她的目標是超越四小龍中的香港 ,擠進前十名。 
  但同樣是全球排名,台灣同樣落後於香港的「全球奉獻指數」,就 沒見什麼官員回應,更別談發下什麼「超越香港」、「擠進前十名」 的豪語了。 
  「全球奉獻指數」(Global Giving Index)對亞洲國家而言,的 確比較陌生。這是「慈善協助基金會」透過蓋洛普的全球資料庫,針 對一百五十三個國家、涵蓋世界上九成五人口所完成的研究,也是目 前為止,全球規模最大的一項慈善行為調查。 
  這項調查中所定義的「奉獻」,包含三種行為:捐錢,當義工,以 及幫助陌生人。一個國家的人民這三種行為的頻率越高,這個國家的 「奉獻力」也就越好。不意外,這份報告中的前十名,清一色是西方 的有錢國家。台灣則在總體排名中名列七十二,雖然遙遙落後於排名 第十八的香港,卻領先排八十一名的韓國與九十一名的新加坡。也就 是說,跟世界比起來,不怎麼樣;但四小龍自己比,台灣人還算有愛 心、肯奉獻。 
  而這樣的「奉獻力」,正是經濟發展漸趨成熟的國家──包括四小 龍在內,接下來在維持競爭力之外,也必須同時追求的目標。 
  在大部分亞洲國家,談競爭力是比較自然的事。過去幾十年這樣談 ,現在景氣不好,更需要看看怎樣加強競爭力,來增加人民的信心。 何況,政府念茲在茲的是經濟成績單,選前開支票,選後當然要努力 兌現。 
  但很多調查已經告訴我們,以前經濟條件不好,提高競爭力、賺更 多錢,的確能讓人民更快樂。問題是到了今天,競爭力的提高所能帶 來的滿足感,已經大不如前。人民不再會因為經濟成長率多個一、兩 趴,就明顯感到滿足。尤其,假如經濟成長的果實無法讓人民雨露均 霑,得益者永遠都是少數的大財團,要這樣的成長幹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anshuantime 的頭像
    lanshuantime

    《蘭萱時間》部落格

    lanshuanti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