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賓:台大物理學系教授 陳丕燊
   海生館生物馴養組研究助理 郭富雯


◎國立海生館-台灣科學界首次南極長征

 零下任務:臺灣科學界第一次南極長征

作者: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2年04月02日

 

書籍簡介

極地大發現--

企鵝體內竟含高量戴奧辛、海洋生物有機萃取物可抗癌、臺灣海洋科學家深入南極150天,帶你看見不為人知的冰封世界!

 南極是各先進國家正積極研究的新天地,臺灣由於種種原因未能參與其中。2009年,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正修科技大學、東華大學、中山大學與大陸南極考察隊攜手合作,臺灣研究人員得以藉由中國大陸研究船、研究站前往南極收集第一手資料,完成不可能的「零下任務」,帶回包括土壤和各類生物高達數百個樣本,可望拓展臺灣在海洋天然化學方面的視野,進一步豐富在藥物研發上的基礎。這次任務不僅可望突破臺灣科學研究的局限,也為下一世代的科學人開出一條新路。

 

作者簡介

本書主要參與寫作人員如下:

.方力行(前海生館館長、正修科技大學講座教授、國立中山大學榮譽教授)

.郭富雯(海生館生物馴養組研究助理)

.林家興(海生館企劃研究組助理研究員)

.宋秉鈞(國立東華大學海洋生物科技研究所教授兼所長、海生館企劃研究組研究員)

.王琳麒(正修科技大學化工與材料工程系教授)

.林嘉瑋(海生館展示組助理研究員)

.何宣慶(海生館展示組助理研究員)

.張祐嘉(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科技博士學位學程博士班研究生)

.王自磐(大陸地區國家海洋局資深研究員、浙江萬里學院教授、海生館極地科學諮詢委員)

 

 

◎台大物理學系教授陳丕燊率領研究團隊至南極極點,為台灣首次參與南極的科學研究活動

 以下為相關報導:

【聯合報╱記者沈育如/台北報導】2012/06/22

台大「梁次震宇宙學與粒子天文物理學研究中心」主任陳丕燊所率領的研究團隊,去年十二月成功地將中華民國國旗插上南極極頂,這是台灣第一次參與南極的科研活動。

團隊在南極架設的天線實驗站,也象徵人類找尋宇宙起源答案向前跨了一大步。

由美、台、德、英、日、比利時各國家共同合作的科研計畫「天壇陣列(ARA)」,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無線電天線實驗站。

陳丕燊說,實驗站將用來傾聽冰層下,由極高能宇宙微中子所發出的訊息,有助科學家找到宇宙起源的答案。

陳丕燊表示,天壇陣列計畫預計三年內,將在南極極頂冰原建造卅七座天線實驗站,台灣負責其中的十座,每座以兩公里間隔,呈現如蜂巢的六邊形,將形成一座約與台北市一樣大的微中子天文台。

「雖然事先知道南極氣候嚴峻,但到了當地,才知道真是一大挑戰。」陳丕燊說,去年十二月抵達南極極頂,雖然當地是夏天,但戶外溫度低到零下四十度,比關進冷凍櫃還冷。到戶外工作若脫下手套,手指馬上變成紫色,他也因此長了不少凍瘡。

低溫與缺氧是工作時的兩大挑戰,陳丕燊說,他一下飛機就出現呼吸困難的高山症症狀,每天頭痛欲裂,晚上睡覺時更因為缺氧失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anshuantime 的頭像
    lanshuantime

    《蘭萱時間》部落格

    lanshuanti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