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每週二經濟學人週刊導讀-早安財經出版發行人沈雲驄

雙週於中國時報的專欄論壇

中國時報    A15/時論廣場           2011/04/23沈雲驄 

  柯麥隆是美國喬治亞州一所高中的學生。有一年,學校為配合總部 設於該州的可口可樂公司所舉辦活動,特別訂了一天的「可樂日」( Coke Day),並且舉辦園遊會,要學生們穿著紅白兩色──也就是可 口可樂的標準色──在校園裡排出COKE的字樣。 
  沒想到,就在排好字型,正準備拍照留念的剎那,柯麥隆突然把身 上衣服一脫,露出原本穿在裡面的衣服。衣服上醒目印著的,卻是可 口可樂死對頭「百事可樂」的招牌。 
  校長自然怒不可遏。「我知道懲罰學生會被罵得很慘,」她說,但 當天可口可樂的地區總裁親自到學校來,豈可這樣對待客人?這麼多 年來可口可樂出錢贊助各種體育與活動,又怎能不飲水思源?因此, 她當天就公開懲戒柯麥隆,必須被禁足一天。 
  但想也知道,當事情傳開,全美為之譁然:學校可這樣配合一家企 業行銷,在校園裡辦這種活動嗎?當有同學不願配合,學校可如此嚴 懲嗎?就算柯麥隆是受百事可樂的收買吧,但學校又得了可口可樂多 少好處,必須替該公司強出頭,來對付自己的學生? 
  更重要的是,這起事件引發人們對大企業原本就有的不安:可口可 樂是捐了很多錢給學校,為當地帶來可觀的就業機會,也繳了很多稅 ,但可以因此就理直氣壯地要學生放下學習,來配合公司搞行銷嗎? 今天要學生排字樣,明天呢?我們都樂見企業的貢獻,但該付出什麼 樣的代價才算合理呢? 
  這正是面對大企業時,許多政府共同的難題。從傳統產業、高科技 到金融業,今天看在政府眼中都已經「大到不能得罪」,更「大到不 能跑」。一旦企業跑了,政府稅收減少,勞工丟了飯碗,國家經濟重 傷。但倘若為了不傷經濟、不毀飯碗,而在政策上處處妥協,管理上 一再放水,將來出了事,又由誰來承擔後果? 
  聰明的企業當然也明白這點,因此現在動不動就會拿「出走」來要 脅,好爭取符合自己最大利益的政策。兩年來,英國政府就困在這樣 的威脅之下,進退兩難。 
  去年,英國成立了一個「銀行業獨立委員會」。原本,外界對於這 個委員會的期待甚高,尤其對過去銀行業違法亂紀深惡痛絕的人而言 ,更期待這個委員會能提出方案,改革英國銀行業。例如,立法逼迫 銀行家必須經營好,才能領紅利,以杜絕肥貓們自肥;限制銀行不能 像過去那樣,拿客戶的錢從事高風險賭博;更重要的,是重新評估銀 行的最適當規模,以避免銀行「大到不能倒」。 
  儘管人們對這樣的政策普遍叫好,但幾家大銀行卻開始放話,威脅 著要出走。例如巴克萊資本的戴蒙,在獨立委員會成立沒多久就告訴 同仁,若政府真要管這麼多,乾脆不留在英國,把總部移到別的國家 去算了。 
  放出同樣消息的,還有匯豐銀行與渣打。雖然這兩家銀行公開否認 ,但大家心知肚明:今天幾乎所有銀行都可以說走就走。據說倫敦有 高達四成的銀行業,都在等著看政府的態度,決定自己的去留。畢竟 ,就憑這些金字招牌,及可能夾帶來的稅收與就業機會,從香港到新 加坡,有哪個地方不歡迎?例如紐約市長彭博,最近就說要展開雙臂 歡迎巴克萊到紐約落腳。 
  這也就是為什麼,當獨立委員會剛出爐的報告對銀行業的態度明顯 軟化時,開始有人擔心,該委員會預計在九月完成的最終報告,無法 有效約束銀行業重蹈覆轍。 
  要避免重蹈覆轍,人民不能允許政府草率地妥協。尤其,任何危及 人民權益的經營活動,須受管制,例如銀行業的投機,或是製造業排 放有毒廢棄物。國家與國家間也應建立機制,讓企業無論到哪,都逃 避不了基本責任。有學者就建議仿效「世界貿易組織」(WTO), 成立「世界社會組織」(World Social Organization,WSO), 要各國共同遵守。換言之,要讓那些擺明了想幹壞事、卻想以「大到 不能跑」來要脅政府的企業,再大,也無處可跑。 
  (作者為早安財經出版社發行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anshuantime 的頭像
    lanshuantime

    《蘭萱時間》部落格

    lanshuanti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