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二經濟學人週刊導讀-早安財經出版發行人沈雲驄
雙週於中國時報的專欄論壇
中國時報 A26/時論廣場 2011/01/01【沈雲驄(早安財經出版社發行人)】
人為什麼要上大學?
曾經有一項研究,是調查美國一千五百所大學、共九百萬大學新鮮 人的「價值觀」。結果發現,四十年來孩子們心中念大學的理由,有 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一九七○年代初期,有高達八成的大學新鮮人說,自己是為了「培 養有意義的人生觀」;只有四成左右說,自己是為了「將來賺大錢」 ,才來念大學。今天,這個數據正好倒過來:為了「培養有意義的人
生觀」的人成了少數,八成的受訪者說自己之所以念大學,就是為了 要賺大錢。
哈佛大學教授柯登發現,其實不是只有大學生這樣想,而是整個社 會的價值觀都變了。過去,人們︳︳至少在口頭上︳︳關心國家未來 ;今天,太多人變得只顧自己,「物質至上、貪得無厭」,「對人性
也悲觀懷疑起來」。
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當然很多。例如電視的出現,就有調查顯示, 越常看電視的人,越容易認為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情比金錢重要;少看 電視的人,比較沒那麼拜金主義。作家尤金(Duane Elgin)就曾經 抨擊當代的商業電視,用一則又一則的廣告,將人類文明導向「進化 停滯與生態浩劫」,並且「危害全球人民集體心智健全與大眾健康」
。
要活得更健康與快樂,他主張,不只是拒絕商業電視,而是徹底擺 脫大眾媒體、官員與企業領袖們所灌輸大家的金錢觀。無論是大學生 或家長都應明白,廣告很炫,不代表你就得買;再有名的人代言,也
不等於你就有需要。他在一九七○年代的經典著作《簡約》(原書名 voluntary simplicity,直譯就是「自願從簡」)去年推出新版,再
度提醒大家:生活中很多地方得花錢沒錯,但其實沒你想像中那麼多 ;讓自己過得簡約些,能讓你找回心中真正想要的生活。
尤金所謂的「自願從簡」,就是自願讓自己過比較簡單。吃,不必 太高檔;用,也不必太奢華;這樣一來,就不用花很多錢,自然也就 不必有賺更多錢的壓力,就會更有餘裕將時間與心思去過自己想要的
生活。
聽起來當然很好,現在很多人都能接受。但老實說,真要執行並不 容易。有些錢或許容易省,有些卻似乎有非花不可的壓力。
比方說,教育。父母自己要省可以,但可以省孩子嗎?這不是今天 的家長才有的疑問,早在一九三六年,另一位寫過《自願從簡的價值 》的葛瑞格就發現,當時的父母已經有這樣的質疑了。「我們都希望
孩子過得好,更健康,更強壯,比我們懂得多,犯更少錯誤,有更好 的品格,更有見識,活得更豐富、更有力量、更美麗、更快樂,」他 在書中問道:但是,假如父母過得簡約,賺的錢少,也沒太多錢可花
,「孩子們要如何獲得足夠的教育與訓練呢?」
當然可以。葛瑞格說,孩子所需要的教育與訓練,本來就不需要太 多錢。早在一九三○年代哥倫比亞大學的一項研究就已經顯示,美國 孩子花在衣食住行上的錢,遠遠超過實際所需。相反的,省下這些無
謂的花費後,孩子所需要的許多教育內涵諸如社會體驗等,都不必花 錢,而是需要父母的陪伴與引導而已。
另外,早在葛瑞格的時代,政府們也會像今天的官員,老愛說消費 拚經濟︳︳假如大家都簡約,都不花錢,哪來的錢投入科技與創新, 人類要怎麼進步,貧窮要如何擺脫?有人甚至諷刺所謂的自願從簡, 就是一種自願變窮的消極行為。
葛瑞格認為,這種說法也只是在汙名化簡約而已。簡約不等於吝嗇 、一毛不拔,他說,而是一種對生活目標的簡化;一種誠實面對自己 心中的需要,而不是盲目地追求外在虛華;是將自己的能力與渴望,
轉移到真正能讓生命更豐富的方向上,而不必在無意義的消費行為上 蹉跎。
留言列表